麦德龙集团昨日宣布将不再继续万得城电器在中国的业务活动。至此,万得城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将画上句号。2年前万得城中国区CEO汤旺涛曾表示,投资2亿美元在上海开10-12家门店,如果失败将撤出中国,“但是我相信这个可能性很小。”现在这个“如果”将成为现实,德国人将一点也不含糊地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麦德龙公告
几周内或推出下一步行动
总部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麦德龙集团在发给中国媒体的新闻稿中称,在为期两年的市场测试阶段结束后,麦德龙集团已决定停止进一步扩大其子公司Media Saturn在中国业务的战略考量。麦德龙集团目前正与其共同投资经营万得城电器中国的合作伙伴富士康科技集团一起,共同商定接下来将采取的步骤。麦德龙集团在未来将继续其一贯奉行的战略,即将投资重点优先放在现有市场。该决定对麦德龙现购自运批发业务在中国成功发展战略没有任何影响,麦德龙集团也将继续对其投资。
麦德龙集团的这一决定是在2012年12月底到期的为期两年的测试阶段结束后,基于由此获得的市场经验和预期而做出的。“经过仔细分析所有的选择,我们决定不再继续我们的业务活动。”麦德龙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奥拉夫·科赫表示:“为了保持麦德龙集团实现成功的目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就是专注于能使我们显著提升企业形象,并取得强有力的市场地位的业务部门和地区市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麦德龙现购自运在中国的成功承诺。这对于我们的批发业务来说是个关键的市场,前景广阔并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麦德龙集团和富士康将共同商定下一步采取的行动。除了关店,另外一个选择是寻找潜在投资者。商讨将在接下来几周内结束。
麦德龙集团昨日在一份公告中同时称,尽管环境富有挑战,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仍实现增长,并确认了全年经调整的息税前利润展望。
数据显示,麦德龙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0.5%,至194亿欧元(257.6亿美元)。经过圣诞节业务的疲弱开头后,年底销售动能显著增长。
麦德龙还确认2012年经调整的息税前利润目标为20亿欧元,并表示随着现金流改善,净债务将降低。
此外,麦德龙去年第四季度新开了57家商店,全年共开店97家。
■万得城声明
目前在中国业务照常进行
万得城中国昨日在一份致中国媒体的声明中表示,万得城中国股东会议最近如期举行,股东们决定立即对有关万得城中国未来的各种选择和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这些评估的结果,适时做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决策。
声明说,目前万得城中国的所有业务都照常进行。“我们深知我们对消费者、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几天前,外媒传出了万得城电器有意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德国当地时间1月7日,路透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倾向于放弃旗下万得城在华扩张计划。据外媒报道,2012年前三季度,万得城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全年预计亏损4000万欧元。
对于外媒的传闻,万得城中国日前发布声明称,我们的公司股东正在对从市场测试阶段获取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的战略进行评估。由于这些评估和决策正在进行之中,万得城中国不便对此发表评论。
万得城中国昨日的媒体声明中则开始对“下一步”作出交代了。
商报记者昨日致电万得城公关代理方,并没有获得万得城下一步行动的具体信息。据了解,如果万得城退出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购买了万得城电器延保服务后,其合法的权益是否会得到保障?不过,从万得城中国媒体声明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深知我们对消费者、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来看,万得城会妥善处理好与消费者的关系。
■经营回顾
两年前承诺失败后将抽身
2010年11月,德国麦德龙集团旗下的著名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 Saturn集团携手富士康科技集团,在上海开出了首家万得城旗舰店。与不少财大气粗的公司一样,万得城也亮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蓝图,声称在未来2年内,将投入2亿美元,在上海开设不少于10家门店;计划从2013年至2015年,将业务扩展至全国,开设超过100家门店。在上海开设门店的同时,将依照市场情况加速市场部署,达到市场份额超过10%的目标,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
万得城的高管们当时对进军中国市场踌躇满志。Media Saturn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兰·怀斯表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之一。中国电子产品零售行业目前的年均增长率高达8%,预计销售额在今后10年内将攀升至1800亿欧元。这样的高速增长,为我们进驻当地市场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而万得城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汤旺涛也表示,万得城除了有欧洲总部雄厚资金、稳定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外,还在于万得城多年来扎根本地化运营的创新经营模式。
被万得城中国称为“参与家电零售竞争的秘密武器”的分权式管理模式也带到了中国,万得城旗下各家门店管理团队,均是以企业经营者身份经营,万得城店长一般都会拥有5%至10%的股份。此外,万得城也与中国家电门店采取的低价经营一样,其开设的所有门店都将在当地实行低价承诺,消费者在万得城购买任何商品,15天内发现该商品价格高于同一地区出售的价格,万得城将给予差额补贴。
汤旺涛曾经表示,万得城将上海作为其进入中国的测试市场,前期18至24个月内将投资2亿美元在上海开设10至12家门店,如果失败的话,意味着万得城将从中国这个市场中撤出,但是我相信这个可能性很小。
现在这个“如果”将成为现实,德国人将一点也不含糊地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去年上海10家门店目标搁浅
汤旺涛在上海的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在万得城门店只开出3家后,便于2011年7月辞职走人。新任CEO的口气比他的前任还要大:上任刚10天,这位万得城中国首席执行官兼首席采购官浦绍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万得城开店速度将提升到每年100家,而非先前的说的到2015年达到100家。
然而这位口气不小的CEO上任一年多来,在门店拓展方面并没有多大动作。到目前为止,万得城在上海只有7家门店,连到2012年年底万得城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将突破10家这一最起码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虽然去年10月,万得城宣布推出中国网上商城,启动其多渠道战略。浦绍博当时表示,鉴于目前零售市场总体下滑的状况,年内,万得城中国的发展暂时集中于网上商城,但不会放弃实体店的拓展。但是,在国内网站咄咄逼人的网购大战面前,万得城网上商城可能很难实现其基本的经营指标。
■市场检验
先进运营模式难敌价格竞争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家电零售市场是竞争最充分的市场之一。多年来,随着永乐、苏宁、国美在中国家电市场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外来的家电零售企业很难在中国内地站稳脚跟。从最早的台湾3C卖场灿坤电器败走内地市场,再到美国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于2011年2月退出中国市场,都说明了这一点。
据分析,万得城进入中国后与百思买一样采取了买断商品、自有员工为顾客提供无偏见导购的运营模式。但是,这一运营模式虽然很先进,但还是有点不适合中国国情,缺少品牌商对卖场的支持。
另外,万得城的“体验中心”模式也有事与愿违之嫌。由于万得城商品出样“大方”,不少消费者将万得城门店当作了“体验中心”,特别是高端数码照相机一类的产品,消费者在万得城经过体验,认准了型号,再到家电市场去购买价格比万得城便宜的产品。
有消费者表示,万得城除了少部分“具竞争力商品”的价格比较有吸引力外,其他商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并不具有竞争力,而价格始终是中国消费者决定是否最终购买的一大因素。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家电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是令万得城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来自电商的竞争压力。麦德龙集团昨日在一份致中国媒体的新闻稿中称,麦德龙集团将不再继续万得城电器在中国的业务活动。万得城中国昨日发布的媒体声明表示,即将举行的万得城中国股东会议将立即对有关万得城中国未来的各种选择和方案进行评估,并采取下一步行动。至此,万得城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将画上句号。
■麦德龙公告
几周内或推出下一步行动
总部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麦德龙集团在发给中国媒体的新闻稿中称,在为期两年的市场测试阶段结束后,麦德龙集团已决定停止进一步扩大其子公司Media Saturn在中国业务的战略考量。麦德龙集团目前正与其共同投资经营万得城电器中国的合作伙伴富士康科技集团一起,共同商定接下来将采取的步骤。麦德龙集团在未来将继续其一贯奉行的战略,即将投资重点优先放在现有市场。该决定对麦德龙现购自运批发业务在中国成功发展战略没有任何影响,麦德龙集团也将继续对其投资。
麦德龙集团的这一决定是在2012年12月底到期的为期两年的测试阶段结束后,基于由此获得的市场经验和预期而做出的。“经过仔细分析所有的选择,我们决定不再继续我们的业务活动。”麦德龙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奥拉夫·科赫表示:“为了保持麦德龙集团实现成功的目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就是专注于能使我们显著提升企业形象,并取得强有力的市场地位的业务部门和地区市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麦德龙现购自运在中国的成功承诺。这对于我们的批发业务来说是个关键的市场,前景广阔并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麦德龙集团和富士康将共同商定下一步采取的行动。除了关店,另外一个选择是寻找潜在投资者。商讨将在接下来几周内结束。
麦德龙集团昨日在一份公告中同时称,尽管环境富有挑战,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仍实现增长,并确认了全年经调整的息税前利润展望。
数据显示,麦德龙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0.5%,至194亿欧元(257.6亿美元)。经过圣诞节业务的疲弱开头后,年底销售动能显著增长。
麦德龙还确认2012年经调整的息税前利润目标为20亿欧元,并表示随着现金流改善,净债务将降低。
此外,麦德龙去年第四季度新开了57家商店,全年共开店97家。
■万得城声明
目前在中国业务照常进行
万得城中国昨日在一份致中国媒体的声明中表示,万得城中国股东会议最近如期举行,股东们决定立即对有关万得城中国未来的各种选择和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这些评估的结果,适时做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决策。
声明说,目前万得城中国的所有业务都照常进行。“我们深知我们对消费者、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几天前,外媒传出了万得城电器有意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德国当地时间1月7日,路透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倾向于放弃旗下万得城在华扩张计划。据外媒报道,2012年前三季度,万得城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全年预计亏损4000万欧元。
对于外媒的传闻,万得城中国日前发布声明称,我们的公司股东正在对从市场测试阶段获取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的战略进行评估。由于这些评估和决策正在进行之中,万得城中国不便对此发表评论。
万得城中国昨日的媒体声明中则开始对“下一步”作出交代了。
商报记者昨日致电万得城公关代理方,并没有获得万得城下一步行动的具体信息。据了解,如果万得城退出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购买了万得城电器延保服务后,其合法的权益是否会得到保障?不过,从万得城中国媒体声明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深知我们对消费者、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来看,万得城会妥善处理好与消费者的关系。
■经营回顾
两年前承诺失败后将抽身
2010年11月,德国麦德龙集团旗下的著名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 Saturn集团携手富士康科技集团,在上海开出了首家万得城旗舰店。与不少财大气粗的公司一样,万得城也亮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蓝图,声称在未来2年内,将投入2亿美元,在上海开设不少于10家门店;计划从2013年至2015年,将业务扩展至全国,开设超过100家门店。在上海开设门店的同时,将依照市场情况加速市场部署,达到市场份额超过10%的目标,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
万得城的高管们当时对进军中国市场踌躇满志。Media Saturn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兰·怀斯表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之一。中国电子产品零售行业目前的年均增长率高达8%,预计销售额在今后10年内将攀升至1800亿欧元。这样的高速增长,为我们进驻当地市场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而万得城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汤旺涛也表示,万得城除了有欧洲总部雄厚资金、稳定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外,还在于万得城多年来扎根本地化运营的创新经营模式。
被万得城中国称为“参与家电零售竞争的秘密武器”的分权式管理模式也带到了中国,万得城旗下各家门店管理团队,均是以企业经营者身份经营,万得城店长一般都会拥有5%至10%的股份。此外,万得城也与中国家电门店采取的低价经营一样,其开设的所有门店都将在当地实行低价承诺,消费者在万得城购买任何商品,15天内发现该商品价格高于同一地区出售的价格,万得城将给予差额补贴。
汤旺涛曾经表示,万得城将上海作为其进入中国的测试市场,前期18至24个月内将投资2亿美元在上海开设10至12家门店,如果失败的话,意味着万得城将从中国这个市场中撤出,但是我相信这个可能性很小。
现在这个“如果”将成为现实,德国人将一点也不含糊地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去年上海10家门店目标搁浅
汤旺涛在上海的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在万得城门店只开出3家后,便于2011年7月辞职走人。新任CEO的口气比他的前任还要大:上任刚10天,这位万得城中国首席执行官兼首席采购官浦绍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万得城开店速度将提升到每年100家,而非先前的说的到2015年达到100家。
然而这位口气不小的CEO上任一年多来,在门店拓展方面并没有多大动作。到目前为止,万得城在上海只有7家门店,连到2012年年底万得城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将突破10家这一最起码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虽然去年10月,万得城宣布推出中国网上商城,启动其多渠道战略。浦绍博当时表示,鉴于目前零售市场总体下滑的状况,年内,万得城中国的发展暂时集中于网上商城,但不会放弃实体店的拓展。但是,在国内网站咄咄逼人的网购大战面前,万得城网上商城可能很难实现其基本的经营指标。
■市场检验
先进运营模式难敌价格竞争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家电零售市场是竞争最充分的市场之一。多年来,随着永乐、苏宁、国美在中国家电市场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外来的家电零售企业很难在中国内地站稳脚跟。从最早的台湾3C卖场灿坤电器败走内地市场,再到美国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于2011年2月退出中国市场,都说明了这一点。
据分析,万得城进入中国后与百思买一样采取了买断商品、自有员工为顾客提供无偏见导购的运营模式。但是,这一运营模式虽然很先进,但还是有点不适合中国国情,缺少品牌商对卖场的支持。
另外,万得城的“体验中心”模式也有事与愿违之嫌。由于万得城商品出样“大方”,不少消费者将万得城门店当作了“体验中心”,特别是高端数码照相机一类的产品,消费者在万得城经过体验,认准了型号,再到家电市场去购买价格比万得城便宜的产品。
有消费者表示,万得城除了少部分“具竞争力商品”的价格比较有吸引力外,其他商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并不具有竞争力,而价格始终是中国消费者决定是否最终购买的一大因素。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家电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是令万得城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来自电商的竞争压力。
信息来源: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22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