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新闻 > 3D打印空中制霸 “扑翼机工坊”的Flying Crawler Mk.2完成飞行测试

感谢3D派_关注3D打印创业的投递
最近日本研究模拟昆虫飞行方式的飞行器制造的“扑翼机工坊”,成功地对自己研发的扑翼飞行器“Flying Crawler Mk.2”进行了测试。它除了电机和翅膀外的所用组建均利用高精度3D打印机完成制造。

最近日本研究模拟昆虫飞行方式的飞行器制造的“扑翼机工坊”,成功地对自行研发的扑翼飞行器“Flying Crawler Mk.2”进行了测试。它除了电机和翅膀外的所用部件均利用高精度3D打印机完成制造。

相对于能耗巨大的飞机,鸟类的飞行方式不仅能耗绝对值要低得多,在效率上也远胜前者。但自然界中还有还有一种生物的飞行能耗比甚至大大优于鸟类,那就是不起眼的昆虫。

事 实上人类早在蒙昧时期就开始幻想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有很多神话故事中都提到了人类飞行的故事(中国比较流行“乘龙”),例如在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就利 用蜡和羽毛制成的翅膀飞离了克里特岛。也因此,人类早期的飞行试验所使用的飞行器大多就是模仿鸟类和昆虫扑翼的方式所造,例如上图这架法国人勒布里于 1868年所造的信天翁II就是如此,当然它没能飞起来。

科技发展到了今天,模仿生物扑翼的方式制造飞行器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更不会像我们的先辈们那样显得滑稽可笑。事实上“扑翼机工坊”也并不是第一个制造微型扑翼飞行器的团队,下图中的“DelFly I”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飞行。

这类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模仿对象基本都是蜻蜓,蜻蜓是昆虫中的飞行专家,它的鞘翅振动频率仅为一秒10次左右,远低于大多数昆虫,却可以实现极快地加速和变向。因此作为设计的模仿对象再合适不过。

我 们再来研究一下“Flying Crawler Mk.2”,近距离看可以发现飞行器的所有动作都由位于机身前部的两个小电机通过一系列的齿轮驱动。它一共有5对翅膀,似乎是使用了塑料薄膜,骨架则可能 是碳纤维制成的,因为根据官网提供的数值,飞行重量仅为22g,最后整体的尺寸是440mm x 600mm。

下方可观看“Flying Crawler Mk.2”的飞行测试视频,最后还到了室外:

 

信息来源: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18916.htm